為加強政協德化縣委員會調研視察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和有關規定,參照全國、省政協《關于加強和改進調研工作實施辦法》,結合縣政協工作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總體要求
1.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主動服務協調推進“七大提升行動”、奮力打造現代化世界瓷都目標。要堅持正確方向,準確把握政協的性質定位;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調研視察工作放在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全局中謀劃和推進;堅持問題導向、關注熱點,增強調研視察工作的針對性,努力使所提對策建議有的放矢;;堅持求同存異、博采眾長,尊重各種不同意見,實現發揚民主與增進共識相統一。
2.求真求實求效。堅持改進作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縣委、縣政府相關規定精神,確保調研視察活動務實高效??h政協領導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每年到一線開展調研累計不少于60天,并組織撰寫1篇以上調研視察報告。
二、選題確定
3.明確選題依據。選題堅持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原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緊扣人民群眾現實需要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與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題和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相結合,選取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作為課題。
4.征求選題意見。調研視察選題由縣政協辦公室通過適當形式向政協委員和有關方面征求意見,可邀請相關社會人士代表參與選題研究論證,其中重點選題邀請黨政相關部門溝通協商。
5.確定選題計劃。縣政協辦公室根據各方面綜合平衡意見,起草年度調研視察計劃,納入縣政協常委會工作要點,報主席會議審定;主席、副主席可根據工作需要提出調研視察課題。
三、組織實施
6.制定工作方案。根據調研視察計劃,制定詳細的調研視察工作方案,主要內容包括:調研視察題目、目的、地點、日程、新聞報道安排、后勤保障等。
7.成立課題組織。調研視察實行組長負責制,調研視察組成員一般不超過15人,以縣政協委員為主,可邀請部分對課題感興趣和相關專業領域的委員參加,也可根據需要邀請有關方面人員參加。
8.聽取情況介紹。在實地調研視察之前,可根據調研視察課題需要,安排一次情況通報會,邀請黨政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并通報情況。要注意加強委員和黨政相關部門同志的互動交流,盡可能多地掌握調研視察內容的現實情況,使調研視察的問題更集中、認識更深入、思路更消晰。
9.實地調研視察。一個調研視察課題安排兩個以上地方開展實地調研,可以根據需要,安排赴省內外一至二個有經驗的地方開展學習考察。調研視察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個別交流、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座談會既可邀請相關鄉鎮、部門介紹情況,也可邀請相關社會組織、企業和群眾代表、專家學者參加。民主監督性質的專題調研視察,要深入基層一線,發現指出問題,提升監督實效。
10.組織討論研究。實地調研視察結束后,應安排一次調研視察組內部總結會,交流調研體會,探討相關問題,研究確定調研視察成果框架和核心內容。要鼓勵調研視察組所有成員充分發表意見,特別要重視委員不同意見的討論,以集思廣益、擴大共識。
四、成果應用
1l.提高成果質量。根據調研視察情況和調研視察組成員意見及時撰寫政協信息、調研視察報告等,一般應在調研視察結束后兩周內完成。調研視察成果要尊重實際清況,實事求是分析和歸納問題,努力提出建設性的對策建議,做到內容翔實、文風樸實、觀點鮮明、建議可行。
12.豐富建言形式。把調研視察與政協履行職能的多種方式結合起來,加強調研視察資料的整合與共享,綜合運用調研視察報告、政協提案、會議發言、政協信息等形式建言獻策??赏扑]委員代表調研視察組在常委會或專題協商會上發言,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到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
13.規范報送程序。經縣政協分管領導審核、主要領導同意后,調研視察報告可以《學習與調研》或《呈閱件》等形式報送縣委、縣政府,并送有關部門或單位作參考。
14.促進成果轉化。強化調研視察成果的跟蹤、反饋和評估,促進調研視察成果轉化運用。及時跟蹤縣委、縣政府領導對調研視察成果的批示情況,收集黨政部門對所提意見建議的吸收運用情況,力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15.加大宣傳力度。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注重利用網絡、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加強對調研視察成果的宣傳報道,以擴大政協影響力。
下一篇:已經沒有了